全国热线: 0755-33532748    
加急服务: 189-2849-0199    
QQ微信服务: 23072315/encore0614    
首页 > 前海头条 > 前海资讯  > 两大支点撑起深港科创未来——东有河套,西有前海,双城合作迈向新阶段

两大支点撑起深港科创未来——东有河套,西有前海,双城合作迈向新阶段

时间:2019-04-10 18:35:22      来源:前海创客       类别:前海资讯

两大支点撑起深港科创未来——东有河套,西有前海,双城合作迈向新阶段

4月2日,2019深港合作会议在深圳举行,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后举行的首次深港合作会议。会上,双方达成诸多共识,其中包括将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动创新要素便捷流动,打造国际化开放创新平台等。

  科创合作,一直是深港合作的“重头戏”。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两城正相互激发科创动能,依托河套和前海两大支点,迈向深港科创合作的新阶段。

  1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步入发展快车道

  “《纲要》的出台,令我们对深圳的发展前景更加期待。”来自香港的人工智能医疗创新科技企业瞳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陈漪霖表示,《纲要》的发布令在深圳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倍受鼓舞。

  如今,在落马洲河套地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到处弥漫着朝气与活力。

  数据显示,作为为港澳创业团队提供一流环境的创新创业阵地——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目前已有23家高新科技创业团队入驻,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物联网等领域,其中不乏营收上千万元的企业。

  落马洲河套地区,即深圳河治理一期工程完成后裁弯取直“造出”的一块面积近百公顷的区域,位于深圳河中游,北邻深圳皇岗口岸的货运停车场,南抵香港新界西北区的落马洲,东临上步码头,西至皇岗口岸大桥下。

  2008年11月,深港签署《落马洲河套地区综合研究合作协议书》,将河套地区的研究范围拓展为三个片区,其中河套A区和河套B区在香港,深圳河以北的河套C区在深圳。

  2017年1月,深港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在河套A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同时香港也支持深圳将深圳河北侧毗邻河套地区的约3平方公里区域规划打造成为深方科创园区,共同构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根据规划,位于香港的约0.87平方公里的河套A区将重点发展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和金融科技等产业;位于深圳的河套C区将重点发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产业。

  伴随《纲要》的发布,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步入发展快车道。

  记者从不久前结束的2019深港合作会议上获悉,双方已共同组建联合专责小组,深方园区首批11个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63个合作项目已经落地。

  2 前海发布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河套之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合作的前沿,前海除了发展金融和现代物流产业,也正成为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科创合作平台。

  目前前海已发布了《前海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希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

  “政策将对科技创新创业提供重要支持”,深圳市前海科创投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亚武透露,正在起草的《前海科技创新政策总体架构》,将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和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条主线”,从科技支持计划和科技管理制度两大部分来构建前海科技创新政策。

  截至2018年底,前海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56家,港澳台及国际团队176家,超半数创业项目成功拿到融资,累计融资总额逾15亿元。

  西有前海,东有河套。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东风,深港科技创新正在迈上新台阶。

  3 科研机构及高校合作更频繁

  在位于深圳南山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里,科研人员正埋头攻关,多元化的科学研究在这里紧锣密鼓推进。

  今年该院将牵头建设深圳市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同时将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布局建设深港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深港高端医疗设备创新中心及前瞻性国际化综合性研发平台等创新平台。

  深圳先进院可谓深港科技、产业合作的一个浓缩样板,其先后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等签署涉及科研教育产业化等多个方面合作协议,累计孵化企业超700家,牵头成立机器人、低成本健康、北斗等多个行业协会和创新联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回溯历史就会发现,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由始至终贯穿着深圳与香港的紧密合作。作为全球知名的金融、商贸、物流中心,香港在科技创新、高端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和丰富的发展经验。一河之隔的深圳具有“近水楼台”的独特优势。

  尤其是2007年《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签署以来,深港科技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密切,两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逐渐形成创新资源集中、创新活动活跃的区域,引领和提升着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开放的国际门户和全球区域创新中心。

  截至2018年末,香港著名高校已在深设立创新载体44个、科研机构72家,累计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1300多项,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在深圳成长壮大。

  ■对话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

  城市新分工将影响未来15年

  南方日报:你怎么看待深港科技创新从2007年以来到目前的合作成效?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张克科:“深港创新圈”是两方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深港合作的产物,标志着深港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7年,深圳和香港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之后,深港在项目合作、政府资助、平台建设上都有很大突破。之后确定的“三年行动计划”中支持了24个合作项目,将政府支持的创新计划向社会辐射带动。其中“深港科技社团联盟”坚持了10年,最近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又进一步发起成立了“深港澳科技联盟”,深耕细作成为深港澳科技界合作交流的平台。

  与此同时,这一合作协议的签署,更加落实了香港院校在深圳的发展平台,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研发中心,也参与了深圳市的重大科研项目。

  南方日报:你觉得过去几年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中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张克科: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一些实质性的突破。比如联合成立了香港城市大学中医药重点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和自动控制实验室,以及推动北大香港科大医学中心在生物和生命健康领域的联合攻关等。

  南方日报: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对两城的科技合作有何推动作用?

  张克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的“资金过河”和“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等内容,都是深港长期合作实践中探索和积极突破的领域,这一次对其进行明确,意义很大。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你认为这一定位将在未来大湾区的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张克科:3个“极点”在空间布局上为大湾区框架提供了支柱和顶层设计,这一布局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互通互联提供了良好基础。这3个“极点”在聚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更大的辐射力,带来资源效率的提升。

  未来,在产业转型、高端服务业的培育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等领域,各城市群之间会有一个新的分工和布局,这一轮的布局,应该会影响到未来10年到15年。

  南方日报:对于未来深港科技合作有什么建议?

  张克科:一是进行产业链的有序有效布局,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选择一些方向、项目,按照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整合。

  二是尽量把两城的科技资源高效利用起来。例如一些大科学装置,深圳已将所有实验室和创新载体资源做了一个目录,香港的资源也可以做一个开放的对接目录。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要成为一个推手。

  三是要做一个长远的布局和规划。在基础应用研究、国际团队和海外需求,以及大产业规划上设定相应目标,为未来的发展做一个3年到5年的路径图,将一些全局性、前瞻性项目列入规划,持续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如果您还有声明疑问,可以联系前海创客了解咨询。
 前海创客
 

原文网址:http://www.qianhai.org/news/20190410/565.html
信息首发两大支点撑起深港科创未来——东有河套,西有前海,双城合作迈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