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 0755-33532748    
加急服务: 189-2849-0199    
QQ微信服务: 23072315/encore0614    
首页 > 前海头条 > 前海资讯  > 从前海到河套,深圳创新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

从前海到河套,深圳创新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

时间:2019-01-14 16:49:58      来源:前海创客       类别:前海资讯
从前海到河套,深圳创新性打造粤港澳合作示范区

开篇语

  2018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这是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专门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在这289个字的重要批示中,特别提到“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增强深圳在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深圳还要在哪些地方作出努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深圳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一线现场,在前海自贸片区和落马洲河套地区寻找融合力,在交通布局上找到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辐射力,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故事中看到产业上的带动力……我们将用系列篇章,将深圳“如何增强核心引擎功能”的画卷徐徐展开。

  A

  前 海

  因深港合作而生,因深港合作而兴

  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合作的桥头堡,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平台。落马洲河套地区,则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的东风,欲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还只是个框架,那在前海和河套,则已能眺望到未来的前景。这两块地方犹如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试验田”,正展现着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里城市与城市、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如何实现互联互通,从而达到多赢的目的。

  前海:港人北上逐梦的第一站

  前海,因深港合作而生,也因深港合作而兴。

  从深圳湾口岸过关后,沿着东滨路向西北方向一路前行,过了月亮湾大道,进入前海自贸区的蓝色拱门,直至鲤鱼门二街的前海青年梦工场,近一年来,这条路成为了香港青年谭金庆对深圳最熟悉的记忆。

  2017年,谭金庆从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若无意外,数年后的香港将多一位叫谭金庆的机械工程师。但是,与香港一湾之隔的深圳前海,给了这位香港青年另一条人生之路。

  谭金庆毕业后的几个月,以孵化当地优秀科技初创项目为目标的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成立前海总部,向平台曾经的“校园大使”谭金庆伸出了北上的橄榄枝,邀请他成为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前海总部的投资经理,共同为香港青年科技创业筑梦。

  “香港学生不该只待在香港,要多到内地看看。深圳的发展有目共睹,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的前海更是充满机遇。”谭金庆说,他当时几乎没犹豫,于2018年初走进了前海自贸区的蓝色拱门。

  他们:见证一片滩涂到高楼林立

  实际上,前海吸引的不仅仅是创业青年,还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这是过去改革开放初期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深圳的前海,成为了港人就业的新热土。

  全国11家粤港澳联营律所中7家在前海。香港太平绅士、前海华商林李黎律师事务所港方合伙人林新强便是最早入驻前海的联营律所港人代表之一。回看前海发展历程,他坦言,看着前海从一片滩涂到高楼林立,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

  前海能源公司生产服务部副部长、港籍工程师李志健2015年便来到前海,亲眼见证前海新城的拔地而起。“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实行就业许可制度”在前海率先被打破,港籍人士可享受与内地员工相同待遇,包括缴纳住房公积金。

  放宽港澳专业人士执业门槛,允许港澳会计、法律和建筑等领域专业人才在区内提供专业服务,开展外国高端人才“一卡通”服务、港澳居民在前海免办就业证,港澳居民在前海可缴纳住房公积金……作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前海牢牢把握服务国家战略的定位,积极在吸引人才、服务人才方面先行先试。

  重担:肩负推动“深港合作”任务

  人才的集聚,是一个地方成功的侧面写照。而下一步怎么走,则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2018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预测注册企业增加值增长23.6%,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在制度创新、深港合作、产业集聚、城市新中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如今的前海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

  2018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增强核心引擎功能,而占据了“合作区+自贸试验区+保税港区”这“三区”叠加优势的前海,则肩负着推动大湾区“深港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引擎的重担。

  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暨前海深港合作区咨询委员会2018年度会议上,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陈帅夫表示,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重要的合作发展平台,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得到了特区政府的非常重视。

  他说,未来,香港也将与前海进一步共同创新合作交流机制,在金融、专业服务、创意产业等不同范畴,探索合作新空间,为香港与内地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共同为推进大湾区建设作出贡献。

  引擎:“深港两地关系如唇齿相依”

  为更好地对接港企需求,8年来,前海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跨境金融、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建设和体制机制方面大力创新,在广东三大自贸片区中,前海依托深圳,毗邻香港,在制度创新和尝试方面,扮演着不可多得的“引擎”角色。

  以前海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金融产业为例,今年,前海提出在四个方面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打造成新时代向世界展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其中就包括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试验,推动出台深化深港金融创新政策、建设跨境经贸合作网络服务平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等金融贸易领域的发力点。

  前海创新研究院秘书长谌鹏博士表示,改革开放40年,香港为深圳提供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以其自身优势在金融、贸易、人才交流、法律衔接等众多领域,帮助深圳与全球市场实现更好的对接,而深圳也为香港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腹地与产业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深港两地的关系如同唇齿相依,新的历史时期,更紧密的合作也将给两地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而前海更将成为推动二者深化合作发展的“关键区域”。

  试验田:制度创新系“金字招牌”

  前海,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更承担着“试验田”的角色。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前海时指出“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进一步彰显了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策源地”和“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而“前海模式”中的“制度创新”则是它的金字招牌。不久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发布“2018年片区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打造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升级版、建成全国首个V R办税厅、推出“保税+社区新零售”模式、创新进出境游艇监管模式、首创人民币债权资产跨境交易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混业法律服务新模式、推动实现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免办就业证与缴存住房公积金等15项制度创新成果当选。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计推出414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或领先超过133项,不少于28项在全国被复制推广。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跟内地的很多城市群不同,我们是一个城市群内有两种制度、三种不同关税区的货币体系,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实现各种要素便利、有序地流动。而在这些方面,前海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这有益于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作出探索样本。”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此前在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前海的率先尝试意义更加深远。

  破题:“前海枢纽作用不容忽视”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蓝图已经展开,对于要打造大湾区核心引擎的深圳而言,至关重要的前海该如何布局谋求发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则指出,接下来,深圳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前海的枢纽作用不可忽视,它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平台、载体和突破点。

  香港律政司前司长袁国强表示,前海在过去近十年所发挥的作用甚为突出,在深港合作方面存在巨大空间。善用机遇将挑战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将前海深港的互惠合作推上新的台阶尤为关键。

  身兼前海深港青年事务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方舟建议,前海可以以自贸区的身份争取成为国家自主审批授权试点,通过这个平台更大限度发挥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价值。

  而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看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前海模式”对前海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前海作为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改革先行区,理应当好破解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发展体制难题的创新平台,通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具体实际,在探索三地通行体制与可接轨规则、形成“联办”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试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一体联动的体制机制提供经验和路径。而这样的探索必将大大拓展前海体制创新的空间,也将大大提升前海模式的价值和地位。

  B

  河 套

  携手香港共谱“创新科技”新乐章

  如果说前海已经进入稳步发展期,像是一个青壮年;而作为继前海之后的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从深圳河边泥土填出的一块地,到如今辐射两地的高新技术发展的创新科技园———落马洲河套地区,则更像是个学走路的小孩子,在曾经的不断尝试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定位。

  鲜有人知,河套地区的规划实际上早在28年前。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先后参与了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初期开发,是见证深港开启合作机制的人。早在1990年底,刚来深圳两年的张克科就被抽调到市政协参与筹备工作。一届一次会议后,他正式调入政协负责港澳台侨工作,这也成为他参与深港合作的起点。

  1992年,经国务院发展中心、国家多个部委专家参与论证,首次提出了利用深圳福田保税区地缘优势创办“深港科技园”的设想,河套地区由此进入了深港合作的蓝图。1997年,深港合作治理深圳河,提出将弯曲的河床拉直,用泥沙填平研究开发建议。同年4月,具有深港合作里程碑意义的首个实施项目———皇岗落马洲跨境穿梭巴士正式开通。同年7月,国务院颁发第221号令,以新河中心线作为区域界线,原位于深圳市行政区域内的河套地区纳入香港管理。

  张克科回忆,香港回归后,在前期努力的基础上,以河套区为背景的跨境科技学园项目列入了第二次粤港联席会议的议题。可惜在实施阶段由于种种原因搁置,如何开发河套地区也引发了各种规划建议。“1998年河套地区进入大众眼中后,就有人提出做集成电路硅谷、做中医药港、做万国博览会、做大学城等各种各样的概念。”

  突破:2017年合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2005-2011年间,深港双方签署协议书,提出共同推进河套地区发展。直到2015年3月,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规划初步形成。2017年1月,深港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以创新和科技为主轴建立重点科研合作基地,并配套相关高等教育文化创意和其他设施。

  这个协议在张克科看来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和突破。“意味着携手同行。深圳市确认这块土地交给香港管理,用这种共同参与决策和互相配合共赢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同时支持深圳在这边划出一块地来配合发展。”

  根据香港立法会发表的2018至2019年度财政预算案显示,为创新科技预留至少500亿港元,其中四成拨款(200亿),将用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第一期,计划将用作土地平整、基础设施、上盖建设和早期营运。

  历经28年时间,河套走到了一个全新的节点。张克科认为,尽管河套是一块很小的地,但是关键在于它和深港之间的联系可以带动两地交往,能带动边界开发,还能带动未来的想象力。

  创业:从香港返回内地做机器人

  河套A区位于香港侧,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河套C区及福田保税区位于深圳侧,建设“深方科创园区”。长富金茂大厦正位于河套C区,伫立在保税区颇为显眼。在这栋超甲级写字楼中,藏着一个深港企业孵化器。

  从落地窗看出去,丁克能直接望到香港,带着20人的团队驻扎在长富金茂大厦19楼里已经有半年时间。本科毕业之后,丁克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机械自动化工程读博士。4年之后拿下博士学位,又留校做了两年博士后,丁克终于耐不住创业的冲劲儿,决定回内地创业,“深圳最重要的一点是供应链和客户在这里,人才也比较容易招募。”

  成立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后,丁克带领团队开始进行机器人视觉识别研究。“相当于给机器人做一双眼睛以及大脑,当物流仓库中有很多快递的时候,机器人通过视觉系统可以识别定位这些快递,代替人力分拣包裹。”在全市多处寻找场地后,2018年7月,丁克决定入驻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简称:创新工场(福田))。

  成功:入驻河套半年融资2000万

  从最早的两个人,扩张为如今的20多人。在丁克眼里,入驻河套地区不仅毗邻香港,全面的产业链配套让他的研发落地更为便利。“我们设备研发出来后,还需要组建搭配,包括镜头、芯片、PCB……当然还有产品的外壳、开模的结构,这一系列东西在深莞两地有大量的工厂和设计公司,能够很快完成产品的设计和组建。”开车40分钟就能找到供应商,洽谈供货需求;产品出产后,隔天就能收到货,这样的条件对于此前在香港进行科研的丁克而言,难以想象。

  立足河套,丁克收获的不仅是配套的产业链,更难得的是各方面资源都能同步到位,“半年不到,融资就来了,我想这也是属于我的一片热土吧。”虽然产品尚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但丁克的企业已经创造了数百万元的营业额,并收到了2000万元融资以及8000万元意向融资。

  丁克所代表的是从香港深造后回内地创业的内地生,他们吸纳了大量的香港教育成果,又兼具内地创业青年的适应性。但事实上,在创新工场(福田)里,还有一批来自香港本土的创客,他们对于内地的创业环境并不熟悉。

  落户:用1/3市场租金拿下创业空间

  在同一层楼办公的何耀威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带领团队入驻创新工场(福田)已经快一年了。“这里可以看到香港的乡下。”被何耀威称为“乡下”的这片土地,如今已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区域。作为最早入驻创新工场(福田)的企业,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简称“舒糖公司”)的核心成员均为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

  何耀威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来到深圳做生意。2012年,他开始调整创业方向,从电子业走入细分领域做智能穿戴。当时,恰逢家中亲属相继患上糖尿病,每天扎手指测血糖。于是他开始思考,能否做一款测血糖的智能穿戴设备?随后,何耀威联系到在这一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香港理工大学博士李志光,共同解决技术和商业化问题。

  2015年,舒糖公司正式落户,不到周边市场价1/3的租金,何耀威一口气拿下了300多平米的创业空间。入驻一年来,舒糖公司共申请获得80万元资助。而这款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出的无创血糖检测仪也将于今年3月量产。

  孵化:一年之内过半企业实现盈利

  和丁克、何耀威一样,进驻创新工场的大多数项目都瞄准了人工智能。创新工场负责人邓小昆表示,短短半年时间,该孵化器引进的23家企业中不乏营收上千万元的,“完全是从零到壹再到一百的过程。”

  营收千万、利润翻番、融资过亿……这些都不是邓小昆的目标,他更希望能培育出一批独角兽企业。“从目前来看完全有这个可能,一些项目的产品已经接到华为、国家公路集团等大型企业的订单。”孵化器开放不到一年的时间,超过一半的企业都实现了盈利。

  较之市面上其他的孵化器,创新工场(福田)区位优势明显,24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极大地便利了香港创业青年每日在两地通勤。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邓小昆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应该从河套地区开始。面对河套创新科技的定位,创新工场(福田)吸引的孵化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领域。“了解未来发展的需求,这是孵化器重要的使命。不论成败与否,都会为政府的决策发挥作用。”

  面对河套不可比拟的地理位置优势,邓小昆将此处比作一个烧瓶,诞生于此的一切都是化学反应的体现。“香港的国际化背景和深圳的创新能力,这两者结合起来有无比巨大的能量。所以河套地区在承担探索实践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也特别适合来开展工作。”

      如果您还有声明疑问,可以联系前海创客了解咨询。
 前海创客
 

原文网址:http://www.qianhai.org/news/20190114/376.html
信息首发从前海到河套,深圳创新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