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 0755-33532748    
加急服务: 189-2849-0199    
QQ微信服务: 23072315/encore0614    
首页 > 前海头条 > 前海资讯  > 全球专家齐聚深圳研讨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全球专家齐聚深圳研讨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时间:2019-10-15 22:50:55      来源:前海创客       类别:前海资讯

全球专家齐聚深圳研讨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下称“前海管理局”)、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和达沃斯全球风险论坛联合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全称为2019年“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暨联合国减灾三十年回顾国际研讨会”。国内外8名院士出席,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分享研讨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共同探讨全球化的减灾、防灾与绿色发展。

  2019年是联合国减灾活动三十周年。其起源是1989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第44届会议上正式宣布启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国际上的一些有识之士,针对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危害,提出了由联合国主持协调、组织全球各国、各行业和各领域共同行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尽可能地减少由极端自然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

  6大议题聚焦全球风险防范

  本次会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值此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开展三十年之际,举办研讨会将为业内人士搭建宝贵的交流平台,共同促进绿色发展与综合风险防范研究,推动风险防范知识的创新与传播,并将风险管理的观点转化为行动,提升全球综合风险管理知识与管理实践的沟通与交流。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前海管理局与达沃斯风险论坛共同主办了“巨灾与经济风险综合防范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达成共识,每两年在深圳举行一次全球综合风险防范会议,以促进综合风险防范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实践方案交流,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昨日的研讨会上,来自日本京都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南方科技大学的院士、教授分别就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主旨报告。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瑞士、印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就“全球减灾活动三十年回顾”“未来防灾减灾发展路线图”“系统性风险与绿色发展新机遇”“构建刚韧性基础设施”“大湾区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中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等6大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了太平再保险与北师大减灾院共同完成的对东南亚灾害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报告。

  本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有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学与绿色发展国际科学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学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研究中心、深圳市前海金融同业公会、未来地球综合风险防范项目、全球气候论坛。

  前海应承担灾害风险防范重任

  2015年,在日本仙台召开的第三次世界减灾大会提出了包含13条基本原则的仙台框架,以及相应的7个预期目标,特别强调了减少灾害风险,必须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全球减少灾害风险的伙伴关系,才能够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仙台框架还提出了实现总目标的三大步骤:第一,预防和规避新的风险;第二,减少现有的风险;第三,加强社会和经济的抗灾力和恢复力,统称刚韧性。

  仙台第三次全球减灾大会最为重要的共识,是将联合国应对灾害风险、适应气候变化和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三大任务融合、协调、共进。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显著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灾害风险的一个放大器,增加了一些自然极端事件的强度,也增加了它们发生频率,同时,还改变了他们的空间分布格局。因此灾害风险管理部门和气候部门必须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双赢的措施、机制和政策,包括早期预警系统、气候信息数据在灾害风险和脆弱性评估中的应用、洪水和干旱的管理、沿海地区的治理、城市风险的管控等。

  国外先进经验表明,只有将减轻灾害风险纳入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工作当中,才有可能构建和实施有效的预防策略,也才能每年减少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挽救数以万计人的生命。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国际未来地球计划核心项目——综合风险防范项目执行主任叶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的气候变化,如今灾害风险对城市的威胁是巨大的。如今,应对灾害风险,已经成为了产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通过科技手段和对灾害的认识增强对灾害的管理。尤其是中国,地域辽阔,灾害也相对比较多发,作为大国,我们应该给世界拿出一个很好的样本。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沿海,人口众多,气候变化非常有特点,如果我们能在这里取得突破,就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而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在应对灾害风险的伟大事业中应该承担包括调动社会力量等方面的重任。此外,前海还可以为我国和世界灾害风险防范提供产业支持,所以,我们已经在前海将灾害风险防范、气候变化应对和可持续发展三大领域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创办前海国际减轻灾害风险高层论坛、筹建‘国际减轻灾害风险学会’等措施,展现前海在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可能对全球作出的重大贡献。”

  面对减灾课题年轻人重任在肩

  1987年的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第42届会议通过了169号决议,提议将20世纪90年代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简称“国际减灾十年IDNDR”)。1989年的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第44届会议上正式宣布启动,开始了联合国减灾三十年的历史征程。国际减灾十年的目标是,通过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伤亡及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回顾这十年的工作,其重点是提高了减灾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水平。需要强调的是,经过深入研究,科学界对自然灾害这一广泛应用的词汇达成了共识,即地震、强台风等是自然现象,不足以构成灾害。灾害的产生具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的因素。灾害的产生必须要有三点:第一是致灾因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台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现象;第二是致灾因子发生区域的地理环境;第三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程度及其对灾害的应对能力。

  1994年,在日本的横滨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大会,对全球减灾十年成果进行中期评估。会议成果文件即横滨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灾害风险的识别,灾害风险的评估,以及灾害风险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其中,发展可能产生灾害风险,有风险就需要管控等观点,是防灾减灾领域的重大突破,对后来20年的减灾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999年,在日内瓦减灾十年总结大会上,各参与国共同认为,减轻灾害风险的势头刚刚开始,减轻灾害风险需要长期开展,而不是十年和二十年能解决的问题,会议要求联合国继续开展协调减轻灾害风险工作。减轻灾害风险因此成为联合国日常工作的一部分。200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批准了国际减灾战略,并由联合国减灾战略秘书处协调执行。

  2005年之前,联合国减灾战略秘书处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推动实施横滨减灾战略和行动计划。二是全面总结和分析全球减灾十年所取得的成绩。三是筹备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

  “在过去的55年中,我一直专注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回顾1989年,联合国首次成立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的时候,各个国家还是各自为政,进行小集团的防灾、减灾活动,而现在已经是全球化的行动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能力建设中心主任迈克尔·格兰茨表示,过去30年,减灾方面的最大成就是由联合国主导建立了全球减灾体系框架,该框架让全世界200多个国家联动起来,共同关注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影响。“1972年在联合国召开的人居环境大会上,我们并未意识到全世界会有沙漠化、盐碱化、臭氧的缺失和海平面上升等极端天气,然而这些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目前,我们工作最大的挑战是,提高年轻人对减轻灾害风险的认识程度。从过去的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到现在的联合国减灾署,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讲,面对新的减灾问题,他们重任在肩。”

      如果您还有声明疑问,可以联系前海创客了解咨询。
 前海创客
 

原文网址:http://www.qianhai.org/news/20191015/1034.html
信息首发全球专家齐聚深圳研讨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