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特区中的特区 每年进步神速
前海,特区中的特区。从前的一片滩涂,如今已是高楼林立,高端产业聚集,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城已经形象初现。
促成这一奇迹的,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气魄。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考察。广东之行,首站来到深圳。习近平总书记在前海强调,前海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张白纸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前海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创新,奋力苦干,三天就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很多在全国、全省推广复制;深港合作不断深入,三分之一土地专供香港企业,为深港青年创业打造青年梦工场;新城建设日新月异,高端产业纷纷入驻,提前实现了每平方公里产值超百亿的目标。前海,做到了“一年一个样”的变化。
今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前海,站在前海石边,他指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前海,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前海要继续探路,敢闯敢试,在改革创新上交出优异的答卷。
敢于“吃螃蟹”,制度创新不断突破
机制体制创新,是前海的重要使命。
前海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形成了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改革等七大板块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前海模式”。
目前,前海累计推出401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33项,全国复制推广28项,全省复制推广62项,全市复制推广79项。
今年以来,片区新推出82项制度创新成果,第三批48项改革创新经验已向全市复制推广。
今年4月,广东自贸区三周年制度创新30个最佳案例出炉,前海蛇口片区有18项入选。
2018年6月15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暨“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评估结果显示,前海蛇口片区制度创新总体排名全国第一。
前海边行边试,以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为标杆,高效运用特区立法权和各项地方事权,建立标准,推动企业创新需求转变为创新政策。融资租赁领域,建立前海融资租赁行业标准,以“跨境贷”方式开展飞机租赁业务;跨境电商领域,采用进口商品“网购保税”进口通关模式,开展跨境电商“暂存入区”监管方式。
前海确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确立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确立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快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率先实施“多证合一”和“一照一码”改革,将外资企业注册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
前海管理局、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与普华永道合作,率先出台对标世界银行等国际标准、具有前海特色的“一指数、一白皮书、一报告”税收营商环境评价项目,首创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打造便民办税新格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化改革经验。
在法治建设领域,前海坚持立法先行,挂牌成立前海法院,率先探索跨行政区划管辖案件,率先探索审执分离,率先探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分离,首创香港居民担任陪审员制度,目前,全国11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就有7家落户前海。
深化深港合作,前海成为港人创业热土
现在,前海已经成为港人创业的热土。
作为探索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近年来前海紧扣深港合作核心任务,进一步发挥在深化粤港澳合作中的独特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通过一系列政策设计和平台打造,不断提升开放合作能级,促进深港两地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
前海积极推进惠港利港的“万千百十工程”,全面落实1/3土地面向港企出让的政策,为香港发展拓展空间。合作区成立以来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17宗,用地面积35.55公顷,占比47%,总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占比48%。深化深港两地产业合作,以深港创新城为载体,打造港资企业集聚区和转型升级引领区,汇聚汇丰集团、东亚银行、港交所、嘉里集团、周大福、新世界、九龙仓等一大批知名港企。
短短几年的先行先试,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是前海为深港合作创新打造的平台。截至目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40个,其中港澳团队169个。超半数项目成功拿到了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为香港大学生提供1500个实习岗位,接待近2万名香港学生前来交流学习。截至10月份,前海累计注册港企10120家,注册资本11164.68亿元,港企作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
对于香港的先进模式,前海的选择是实践中推动,比如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在前海建设的香港工程,可以适用香港模式进行建设、管理、服务。发起设立香港交易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促进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与国际有效联通,成为深港两地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大举措。
前海积极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布局,推动华南地区唯一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行,特别是从2017年以来,前海先后启动“一带一路”法治地图项目和建设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税法配套研究。截至今年10月,共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41个国家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投资设立356家企业,合同利用金额13.64亿美元。
建设城市新中心,彰显“前海气魄”
如今,前海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前海将进入城市新中心的建设里程。前海提出“一湾两山五区四岛”远期规划,到2020年,前海入驻总人口将达10万人。
站在深港创新中心办公楼里眺望窗外,前海法治大厦以独特的“天平式”造型映入眼帘,该建筑由上下两个互呈90度的长方体堆叠组成,上部的体块东西两侧均大尺度出挑于基座之外。项目创新应用桥梁建造方式,国内首次运用核心筒受力加外框架的带斜拉杆钢框架结构体系,辅以目前国内强度最高、直径最大的实心斜拉杆解决东西两侧17.4m大悬挑和中部大跨度,实现了复杂的空间构想,为前海勾勒出“正义天平”独特轮廓。前海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沿中的前沿”,前海法治大厦正是前海新城建设的代表之一。
前海精耕细作,精雕细琢,打造浓缩的精华,跨越“深圳速度”彰显“前海气魄”。 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实现182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其中建成并交付使用99栋、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未来城市天际线初显。一座现代化新城屹立在珠江口东岸。
昔日的滩涂,如今树影婆娑、绿草如茵、高楼林立,一派勃勃生机。沿着前湾一路走进前海,一缕缕姹紫嫣红,令人悦目娱心,路旁的紫荆园内,花海叠翠。笔直宽大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以单元和街坊为模块,形成了小地块密路网的城市格局,将桂湾、前湾、妈湾三大片区紧密相连。腾讯、嘉里、华润、恒昌、弘毅、自贸大厦、法治大厦等项目的高楼,梦工场、企业公馆、创新商务中心、基金小镇、港货中心等建筑错落有致,城市美丽图画已经形成。
地面的绿色,已经是前海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理念。前海以道路、绿地、公园等市政基础设施为载体,最大化采用透水铺装,实现低冲击开发的海绵城市理念,打造会呼吸的城市,让建筑、道路、公园在全生命周期都做到低碳环保节能。以大家熟悉的排水为例,前海实现由“传统排水模式”到“蓝绿策略模式”的转变。利用植物、地势、园路等产生对雨水的吸纳、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使场地在适应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将美学、生态和可持续等方面解决方案结合起来,未来的城市新中心有很多神奇之处。
前海不仅有直观可以看到的建筑、道路、公园,在地平面以下,同样是规模宏大的一座城。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约800万平方米(不含地下道路及轨道设施),交通枢纽地下建筑达五至六层,形成了地平面以下的城市倒影。
今天的前海,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发展机遇,正按照建设“特区中的特区”定位,努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高标准改革创新的自贸区新标杆,高层次联动的深港合作新平台,高质量开发建设的新城样板。
前海未来更精彩。
广泛应用BIM技术 前海的建设很“科幻”
看前海的建设方案,有一种很科幻的感觉,所有的数据都有三维模型,就跟科幻片里一样。
前海城市规划建设对标国际一流,应用BIM技术成为了重要抓手。前海的建设全面应用三维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简称“BIM”),让建设的前海成为一个数据的集合体,建成一流的智慧城市。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BIM三维建模等创建地理测绘、工程地质和工程规划三大基础模型,建立起整个前海片区“BIM+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电子沙盘”,快速梳理、预检和处理前海各层级规划衔接、地下空间、建设时序在空间、功能和技术上的错漏碰缺、提前预判地质风险等问题,动态监控规划实施情况。
前海已经实现城市级基础信息模型数据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搭建协同工作BIM建设管理平台。
BIM不仅仅是数字化可视化工具模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协作。前海不仅将BIM当成一个工具,更将其当成一种战略手段,在城市建设中科学利用BIM来协调各方关系、解决纠纷和明确责任。通过BIM还能完善和推行标准,实现与国家标准、法规保持对接,与各参建方标准保持对接。因此,在复杂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创新应用和推广BIM将为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数据前海
前海产值
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2030.26亿元。
截至今年三季度,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实现注册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7%;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
企业入驻
截至10月份,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企业17.52万家,开业运营7.75万家。
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增注册企业4.44万家,新增注册资本2.36万亿元。今年1-10月,片区新增注册企业18587家,新增注册资本5163.64亿元,包括世界500强新增设立企业37家、总量达到352家,内地上市公司新增投资设立企业26家、总量达到623家。
制度创新
前海累计推出401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33项,全国复制推广28项,全省复制推广62项,全市复制推广79项。今年以来,片区新推出82项制度创新成果,第三批48项改革创新经验已向全市复制推广。
深港合作
2017年,前海注册港资企业增加值486亿元,纳税91.87亿元。
2018年1月-10月,前海新增注册港资企业3018家,新增注册资本920.26亿元。截至10月份,前海累计注册港企10120家,注册资本11164.68亿元。
截至目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40个,其中港澳团队169个。
新城建设
截至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实现182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其中建成并交付使用99栋、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
市民感言
Oceanpayment/钱海董事长刘超峰:
前海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支持很大。跟随前海,我们发展迅猛,坚持技术推动产业变革的思维。我们要做全球领先的企业。现在,我们已经打破了国际巨头Paypal在国内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垄断,并与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Unionpay等近百家国际金融机构形成业务合作关系,系统平台支撑全球支付产品超过500种,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户网站上万个,我们在前海创立了中国跨境支付第一品牌。
讯康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总裁李征锋:
正是因为前海的创新和活力,我们选择在前海创业,作为“互联网+健康”产业的创新者之一,我们在前海先行先试的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实现自己的迭代和升级。前海把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复制,我们这些前海人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人们更美好的生活。
前海创展时代董事长戴云峰:
创新是前海的根与魂,也是我们创业者的引路标。今年,前海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改革开放再出发和粤港澳大湾区大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我们前海的企业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无限可能。我们创立的深圳欢乐灯会,是与前海共成长的项目,已成为深圳的文化品牌盛会,不仅已经“走出去”与美国天下华灯进行品牌合作,还成功“请进来”美国知名IP企业PopLife Global,让国际友人亲身感受纯正的中国故事,有效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
前海寻路记旅游创始人陈旭:
前海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热土和氛围,这里有着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正是受惠于前海政策上的支持和产业链的完备,我的团队才得以逐步壮大。
原文网址:http://www.qianhai.org/news/20181218/293.html
信息首发:前海,特区中的特区 每年进步神速